贝聿铭文献展

(标签:    发布时间:2017-03-27    浏览次数:5857)

贝聿铭先生是从苏州走出去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在即将迎来贝聿铭先生百岁寿辰之际,苏州美术馆与苏州市名人馆主办“贝聿铭文献展”,分为家源、治学、建树、荣誉、祖国、回家等六个部分,以图片、影像、文献资料、建筑模型为主要内容,呈现贝聿铭先生享誉世界的生动印迹。既有学生时代的试刀作品,也有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法国卢浮宫金字塔等经典成就,还有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新馆等传世杰作,更有心系桑梓、情牵故乡的点点滴滴。

展览获贝聿铭先生首肯,得到贝氏家族的协助与支持,并由贝氏建筑事务所提供诸多珍贵文献资料,其中绝大多数为首次公开展出。

贝聿铭先生于1917年出生于广州。贝家是苏州的望族,贝聿铭早年曾在广州、香港、上海和苏州生活。 “我在苏州住了几个夏天,并结识了直系亲属以外的其他家族成员。我还记得与堂兄弟们在狮子林玩耍的情景。整个园林都是供我们玩耍的好地方。假山中的山洞、石桥、池塘和瀑布都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幻想。我后来才意识到我在苏州的经历让我学到了什么。现在想来,应该说那些经验对我的设计是有相当影响的,它使我意识到人与自然共存的道理,而非自然独存。创意是人类与自然的共同结晶,苏州园林教会了我这一点。”

Slide background

1935年,十七岁的贝聿铭于前往美国留学,先后毕业于麻省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师承格洛比乌斯、布劳耶等现代主义鼻祖。

他于1955年创立贝聿铭联合事务所,开始了长达六十年的建筑创作生涯。他主持设计了政府、大使馆、博物馆、音乐厅、办公楼、酒店、银行、医院、住宅、教堂及城市更新等众多种类的建筑,项目遍及世界各地,其中许多成为了举世闻名的经典建筑。他一生得奖无数,并于1983年取得了普利兹克奖。

“我在中国度过了吸收能力最强的少年时代,因此有种 ‘中国性’,深深地留在我的身上,无论如何也很难改变。这不仅从我的外貌上,或行动和谈吐上表现出来,同时也表现在我的思想里。总之,我仍是一个十足的中国人。” “我一直知道我从哪里来。贝家在苏州已经六百年了,我与苏州是有感情的。”

Slide background

贝聿铭先生心系祖国和家乡,先后设计了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银大厦、苏州博物馆等,将自然之美、人文气息与建筑完美融合,将对文化的理解和家乡的情感倾注其间。

贝聿铭先生受肯尼迪夫人邀请设计肯尼迪图书馆,图为贝聿铭先生与肯尼迪夫人杰奎琳合影。

卡塔尔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Slide background

美国 国家美术馆东馆

© 2014 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
苏ICP备12000510号
开放时间
点击查看
中心地址
苏州人民路2075号
联系电话
0512-67280798
Responsive image
Responsive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