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棕斗草讲民俗 热闹欢腾过端午

       “把粽子举高一点,对!”6月17日下午,在爸爸的掌镜下,8岁的小陆同学在苏州美术馆前厅兴奋留影,他手里高举着的“粽子”,就是刚刚在美术馆“怀旧姑苏风:神奇粽子——创意零钱包布艺制作”活动中跟父母一起制作的成品,“你看,我有两个粽子,而且爸爸做得比妈妈还快呢!”


       当日恰逢父亲节,许多爸爸带着小朋友前来参加“怀旧姑苏风:神奇粽子”活动,苏州美术馆在传承节日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了新创意,邀请大家围坐一起,用一根普通拉链来找找“裹棕”的感觉。好几位小朋友都是第一次穿针引线,在老师的教授下迅速地上手,家长们也都埋头密密缝,制成了各种颜色的粽子零钱包。


       这是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近期举办的以端午为主题的四场公共教育活动中的一场。早在本月9日,以“进入世界非遗名录的苏州节令:端午”为题的讲座就吸引了许多观众尤其是新苏州人参加,讲座邀请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蔡利民老师为主讲人,讲述节令的概念、成因、苏州端午的缘起、习俗,以及中国端午节申遗的故事,使大家对这一节令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在苏州市名人馆,6月10日、18日,两场“观名人•知历史——苏州名人与端午习俗体验”活动共30个名额一经公开即告约满,幸运报上名的同学们跟随工作人员的介绍参观展厅,与伍子胥的铜像合影,又在志愿者王凤芝老师的讲述里进一步了解吴地的端午习俗,还跟着志愿者蔡云水老师一起动手制作五彩缤纷的驱蚊粽子:用纸折成小粽子的形状,内里装上中草药,外面缠上彩色丝线,既有避瘟散度的功效,又是极其可爱的小工艺品。


       端午是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通过策划多场公共教育活动,在生动有趣的形式中传承传统文化,让大众在涨知识的同时过一个收获满满的节日。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蔡利民老师主讲《进入世界非遗名录的苏州节令:端午》讲座


小朋友和家长体验斗草游戏


亲手制作的驱蚊粽子既美观又实用


参与“怀旧姑苏风:神奇粽子——创意零钱包布艺制作”的部分观众手捧成品在美术馆合影留念

© 2014 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
苏ICP备12000510号
开放时间
点击查看
中心地址
苏州人民路2075号
联系电话
0512-67280798
Responsive image
Responsive image